一、成因解析
剖腹产疤痕凹陷是术后常见现象,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:

图片来源于网络
-
手术操作因素
-
切口设计不当(如过深或角度偏差)可能破坏皮下组织层次。
-
使用电刀高温操作易导致脂肪液化坏死,形成局部组织缺损。
-
内缝合技术若张力分布不均,可能牵拉疤痕形成凹陷。
-
愈合生理机制
-
疤痕挛缩:愈合过程中胶原纤维排列紊乱,导致疤痕收缩牵拉皮肤。
-
脂肪层变化:腹部脂肪较厚者,疤痕与周围脂肪形成高低落差,视觉上呈现凹陷。
-
个体因素
-
瘢痕体质:过度增生的疤痕组织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形成凹陷。
-
营养状态:蛋白质或维生素C缺乏会延缓愈合,增加凹陷风险。
-
感染与护理不当
-
切口感染引发脂肪液化或坏死,愈合后形成不规则凹陷。
-
早期过度活动(如提重物)增加腹压,影响疤痕塑形。
二、处理与改善措施
1. 早期干预(术后1-6个月)
-
药物修复:
-
外用含硅酮成分的凝胶(如芭克硅胶软膏),每日2次,持续3-6个月,可抑制疤痕增生并软化组织。
-
若疤痕发红、发硬,可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(如曲安奈德),需由医生操作。
-
物理疗法:
-
点阵激光:通过微损伤刺激胶原蛋白重塑,需3-5次治疗,间隔1-2个月。
-
微针导入:促进修复成分(如透明质酸)渗透,改善疤痕质地。
2. 后期修复(术后6个月以上)
-
填充治疗:
-
玻尿酸或自体脂肪:填充凹陷区域,但需注意吸收后需补打。
-
胶原再生剂:如聚左旋乳酸(PLLA),可刺激自身胶原生成。
-
手术矫正:
-
疤痕切除重缝:适合凹陷较深且面积局限者,术后需配合放疗预防复发。
-
脂肪移植:抽取自身脂肪填充凹陷,需多次操作以提高存活率。
三、日常护理与预防
-
术后护理关键期
-
保持切口干燥,术后2周内用生理盐水清洁,避免汗液浸泡。
-
拆线后使用减张贴(如美皮护)垂直疤痕方向贴敷,减少张力。
-
生活管理
-
饮食:增加优质蛋白(鱼、蛋、奶)和维生素C(柑橘、绿叶菜)摄入。
-
运动:产后6周开始腹式呼吸训练,增强腹壁弹性,避免剧烈运动撕裂疤痕。
-
监测与复诊
-
若疤痕出现红肿、渗液或疼痛加剧,需排查感染或排线反应。
-
产后42天复查时评估疤痕状态,必要时早期介入激光治疗。
四、特殊提醒
-
哺乳期用药:激素或维A酸类药物需暂停哺乳,外用硅酮制剂相对安全。
-
心理调节:疤痕凹陷不影响生理功能,可通过穿着高腰裤或装饰遮挡,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。
总结:剖腹产疤痕凹陷多源于手术、愈合及个体因素的综合作用。通过分阶段治疗(早期药物+激光,后期填充或手术)结合科学护理,可显著改善外观。建议产后妈妈尽早咨询整形外科或皮肤科医生,制定个性化方案。

我院(西安疤愈瘢痕诊疗中心)采用综合多维疤痕修护体系,通过光电仪器、微创手术、药物等多种方法综合治疗。疤痕组织的功能和外观能得到明显的改善,变得更加平滑和美观。综合祛疤体系改变了传统疤痕治疗的局限性,接诊医生会根据疤友个体特质,详细了解疤痕的病因、皮肤破损等综合信息,从而制定多维度、个性化疤痕治疗方案,进行深层修复疤痕。